当前位置:
首页>> 专利导航分析

河源市存量有效发明专利估值 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04

河源市存量有效发明专利估值

研究报告

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2021年3月



一、专利估值研究背景及意义

2021年3月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1)》中要求,要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研究制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指引,完善评估机制和标准。

2021年3月19日,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创新成果更多惠及中小企业,提升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转化率和实施效益。

知识产权“估值难、交易难、变现难、处置难、转化难”是目前国内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普遍存在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严重影响了知识产权的交易运营、转化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其中“估值难”更是处在突出位置。客观、公正、公允知识产权估值是区分专利价值、遴选高价值专利及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和深化知识产权运营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代表着我国已经迈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知识产权强国”的崭新发展阶段,探索开展专利估值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尝试实践,也是深入推进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省战略的重要任务,更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和知识产权金融发展的重要举措。开展专利估值研究工作,不仅可以为各级政府全面掌握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遴选高价值专利及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也可以为科研成果评价、企业投资、并购重组、技术产权转让、专利质押融资和证券化等运营活动提供实践指导,对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整合产学研力量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专利估值研究方法

目前,市场上资产评估的传统方法有三种: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

传统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沿用的是经济学有形资产评估的既定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在进行评估时考虑的因素和数据各不相同,也并不完全适用于专利评估,但却是目前较为成熟和有效的方法,经常在专利价值评估中为评估者提供参考,现简要介绍如下

成本法首先估测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然后估测被评估资产业已存在的各种贬损因素,并将其从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而得到被评估资产价值。市场法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来估测资产价值。收益法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的价值。

专利价值的评估方法有多种,在对专利估值时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考虑到专利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专利价值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发生改变,因此,仅仅使用一种方法对整个经济生命周期上的专利进行价值评估显然是不合理的。本次估值研究综合市场上主流的价值评估方法,从法律、技术、经济等多个维度对专利价值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建立专利价值分析模型,采用反映专利质量和价值的客观指标系数,同时结合河源市产业与经济发展状况,客观、公允地将河源市专利价值做一个总体研究分析。

三、专利估值研究内容及说明

(一)专利估值样本。本报告以河源市获得授权的464件存量有效发明专利作为估值样本。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分析网站及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检索分析系统

(二)专利估值分析研究内容。着重对估值样本中每件专利进行价值估算,根据总体估值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研究,具体括发明专利估值总体状况、区间分布、在国民经济行业中的分布状况、在专利权人类别中的分布状况

(三)专利估值计算的时间节点。2021年2月2日。

(四)关于专利权利人类别的说明:研究报告中的专利权利人类别分析取样按照第一权利人进行统计。

(五)专利估值区间定义本报告将专利估值在10万元以下的专利定义为低价值专利,专利估值在10万元至50万元的专利定义为中价值专利,专利估值在50万元至100万元的专利定义为较高价值专利,专利估值在100万元至500万元的专利定义为高价值专利,专利估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专利定义为超高价值专利。

四、专利估值结果及分析

(一)总体状况

经统计,河源市获得授权的464件存量有效发明专利的总估值约为6.63亿元(单位为人民币,下同),其中专利估值分布范围为20.52万元至702.02万元,单件专利平均估值约142.97万元,中间值约为129.38万元。

 (二)区间分布状况

为明确估值样本在不同估值区间的分布比例,对估值样本按低于10万元、10万元-50万元、5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5个分布区间进行划分,结果如表1、图1所示。

估值区间

发明专利数量(单位:件)

低于10万元(低价值专利)

0

10-50万元(中价值专利)

27

50-100万元(较高价值专利)

128

100-500万元(高价值专利)

308

500万元以上(超高价值专利)

1

1 估值区间专利数量分布

从每个区间的专利估值来看,高价值专利的数量最多,为308件,占比约为66.40%;较高价值专利的数量为128件,占比约为27.59%;中价值专利的数量为27件,占比约为5.82%;超高价值专利的数量仅有为1件,所占比例仅为0.22%。

 

1 专利估值区间占比分布

按照上述低、中、较高、高、超高价值专利的定义,本次估值样本中,高价值专利估值总计54513.56万元;较高价值专利估值总计10176.46万元;中价值专利估值总计944.16万元;超高价值专利估值总计702.02万元。

本研究进一步以10万元为步长,将估值样本分为若干区间,并对比在相同步长区间内的专利数量,结果如图2。

从图2可见,随着估值金额的增加,专利数量大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间部分有较小起伏波动。估值样本在0-100万元区间内,随着估值金额的增加,专利数量明显上升,估值样本在100-180万元区间内,随着估值金额的增

 

2 专利估值等步长区间分布图

加,专利数量呈下降趋势;估值样本在200-230万元区间,专利数量波动幅度较小,数量基本持平,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由以上数据可见,河源市获得授权的存量有效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较高价值、高价值区间。

(三)国民经济行业分布状况

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下分析专利估值的分布状况,各类经济行业估值占比参见表2和图3。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国名经济行业分类代码

专利估值(万元)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C39

19553.19

专用设备制造业

C35

6477.70

通用设备制造业

C34

6315.84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C38

5140.99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C26

4690.49

仪器仪表制造业

C40

4287.0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C30

3510.18

金属制品业

C33

2130.73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C32

1861.34

食品制造业

C14

1541.60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C15

1498.03

土木工程建筑业

E48

1338.24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I63

1302.79

医药制造业

C27

884.51

汽车制造业

C36

846.42

农业

A01

794.56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C29

718.49

其他制造业

C41

512.86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B09

469.26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C23

396.35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C24

391.91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C31

296.26

房屋建筑业

E47

279.94

农副食品加工业

C13

271.40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C42

214.13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C37

213.90

家具制造业

C21

126.0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I65

112.46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D46

105.43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C25

31.37

畜牧业

A03

22.73

2 专利估值在国民经济行业二级分类中的分布

2显示国民经济行业31个类别中相应行业的专利估值分布。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估值最大,达到19553.19万元,其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估值为6477.70万元,通用设备制造业排名第三,估值为6315.84万元。

 

3 专利估值在国民经济行业二级分类中的分布

结合表2和图3可见,在国民经济行业二级分类中专利估值排名前十的行业依次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约为30%;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比约为10%;通用设备制造业,占比约为1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比约为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比约为7%;仪器仪表制造业,占比约为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比约为5%;金属制品业,占比约为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比约为3%;食品制造业,占比约为2%。其他部分产业由于占比较小,暂未在图3中标识。

从上述数据可见,排名靠前的这些行业对专利资产的关注度、认知度以及重视程度较高,能充分挖掘专利资产的潜在价值,促进其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企业创造较大经济效益和附加值。同时这些数据也反映出近年来河源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园区集群建设、支柱产业培育效果初显成效,正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建材陶瓷、矿产冶金、食品饮料、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四)专利权人类别分布状况

在专利权人类别下对专利数量和专利估值两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

 

4 专利数量在专利权人类别中的分布

从图4可见,企业的专利数量为377件,占估值样本总数的81.25%,在专利数量中占比最大;个人的专利数量为53件,占估值样本的11.42%;而科研院所、机关团体、大专院校作为专利第一权利人的专利数量较少,总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仅占估值样本的2.80%、2.59%、1.94%。

 

5 专利估值在专利权人类型中的分布

从图5可见,企业的专利估值占总估值的88.51%,其次是个人,占比为5.92%,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机关团体的专利估值占比较低,分别仅占总估值的2.74%、1.58%、1.25%。可见,专利数量在专利权人类型中的分布情况与专利估值在专利权人类型中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企业主体由于直面市场化竞争,其研发的技术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因而其研发的技术与市场更易结合;但科研机构、高校、机关团体等单位的技术创新及研发能力还需要继续加强,专利数量占比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还要配合有效的转移转化模式,提高市场化能力,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从而提高其专利估值。

(五)申请时间分析

初步检索,464件获得授权的存量有效发明专利申请日分布2002年2月5日-20204月28日之间,统计每个年度的专利价值情况,分析价值的变化趋势

年度

总估值(万元)

件数

平均单件估值(万元)

2003

97.14

1

97.14

2004

0

0

0

2005

0

0

0

2006

0

0

0

2007

27.74

2

13.87

2008

169.35

3

56.45

2009

227.15

3

75.72

2010

1083.00

10

108.30

2011

2168.76

23

94.29

2012

2984.06

19

157.06

2013

4036.70

30

134.56

2014

5168.01

42

123.05

2015

9004.03

65

138.52

2016

11591.32

89

130.24

2017

11463.51

74

154.91

2018

11521.95

66

174.58

2019

5435.96

32

169.87

2020

1107.85

5

221.57

3 申请时间变化趋势表

从表3数据来看,对专利数据进行检索发现,申请日在2003年,申请号为CN02100564.8的专利自获得授权后存续至今,经查,该专利的专利权人为河源绿纯食品有限公司,主营食品、酒类、农副产品等,在市区建有客家老酒坊品牌连锁店,而该专利为客家黄酒防酸工艺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使客家黄酒不易酸败,保质期达到2年,显著增加了企业的效益,使得权利人长期使专利处于存续状态。而2004年、2005年及2006年的共16件发明专利均因未续缴年费导致专利权终止,其专利价值未能完全体现。从2004年开始,“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会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得到有效加强。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专利法律法规建设不断加强,同年7月,新版《审查指南》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专利审查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正式形成,这是继1992年和2000年之后《专利法》的第三次修订,充分体现了知识产权在中国各项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历史性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专利申请与授权有明显大幅增长。自2007年以来,在河源市出台对应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服务政策的环境下,河源市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得到有效提升。另,因为发明专利的申请日公开或授权公告日)通常18个月的公布期,专利申请至授权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时间,这也补充解释2019-2020年专利申请数量呈递减趋势的原因。

6 专利估值的变化趋势(主要对2002-2018年做分析


7 专利平均估值的变化趋势

结合图6和图7可以看出,2006年以来,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随着我国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活力得到有效激发,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方面也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专利的申请数量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专利的价值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其总体的专利价值及单件专利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反映出河源市专利价值得到有效利用和释放,转化运用成效明显改善。

五、总结分析

本次研究样本数据仅为河源市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主要是对河源市存量发明专利价值的总体状况进行研究,着重分析河源市专利数量及价值在国民经济行业、专利权人类别、各价值区间的分布状况以及专利价值随申请日的变化趋势等,其数据总体分析概况如下:

(一)高价值专利占比高

本次样本估值结果显示,较高以上价值专利数量的占比达到94.18%,其中高价值专利高达66.40%,占到已授权专利总数一半以上,且在估值样本中,还存在多件申请日期较早、专利权期限即将到期,但价值近百万元的较高价值专利。

高价值专利的涌现,一方面反映出河源市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专利价值分布不断趋于合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河源市专利的转化运用情况实现了新的突破并积累了一定的成果。这些得益于近年来河源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强化知识权提质增量和保护,夯实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基础,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从而使专利转移转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显成效

在本次估值评价中,专利估值在国民经济行业二级分类中排名靠前的产业,是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为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排名前十的还有专用设备制造业(C35),通用设备制造业(C3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仪器仪表制造业(C4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C30),金属制品业(C3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C32),食品制造业(C14)。

在这些专利估值排名前十的行业中,涉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C34C38C39以及C35等行业的估值在样本中的占比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具有高度的创新依赖性知识产权与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密切相关,新兴产业的技术积累和快速产业化态势促使大量的专利涌现,专利的有效运用会极大促进产业发展这反映出河源市近年来为传统产业赋能升级的同时,加速向新兴产业布局,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江东新区城市和产业起步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也与近年来河源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投资意识,超前谋划,重点瞄准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生物医药、防疫物资等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发展等密不可分。

(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出

来自企业的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占到估值样本的81.30%,而专利估值占总估值比例高达88%,与企业专利数量的比例基本吻合。其中,专利授权数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57件)、精电(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24件)、河源市众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2件),其专利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和仪器仪表制造业(C40),这些产业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这部分专利资产在企业内部的关注度、认知度以及重视程度较高,可以为企业创造较大经济效益和附加值。如何挖掘这些专利资产的潜在价值,实现价值变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这也说明了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专利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竞争优势所在,有效挖掘专利和实施专利布局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的专利围绕企业自身的经营目的、发展战略进行布局,专利申请集针对性、策略性和前瞻性等因素为一体,大多数专利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能够实现高度转移转化,科创型企业将越加重视对产品的专利布局。因此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在未来一段时间依然十分稳固,依然是创新力量的主力军。

(四)科研机构技术研发创新有较大发展空间

作为智慧集群、创新源泉的科研机构,一直以来就是高价值专利产出的重要领地。在本次估值样本中,来自科研机构的专利价值仅占总估值的3%,其体量相对偏小,与其发明专利的数量比例基本一致。科研机构应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及创新能力,不仅要重视理论研究,还要将技术研发方向与重点产业、市场需求紧密相结合,通过协同创新、政产学研用等多种方式,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产出更多高价值专利并投入产业化运用。

六、对策建议

(一)激发知识产权创造活力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高新区和江东新区为示范点,以点带面,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以及产业园区集群建设,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性布局意识。开展专利等知识产权评选活动,激励各类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发展,加快培育知识产权大户,将知识产权指标纳入重点企业和创新平台绩效考核体系,鼓励企业完善职务发明奖励和报酬制度,采取知识产权入股、岗位分红、利润提成等方式,进一步激发研发人员创造积极性。各地对年度专利授权量较大、专利运用转化和许可率较高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根据实际情况减免相关费用或设立补贴资金池。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充分响应创新发展需要和社会公众需求,更大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切实提高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满意度,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知识产权业务“一网通办”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络,积极推动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和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建设,助力提升创新主体创新能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推进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与行政执法、司法的衔接联动,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提升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能力积极开展产业链、补短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等招商,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精心策划、组织好重点产业招商活动,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化制造业项目,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三)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估值分析评价系统对区政府园区引进新兴优势特色产业的决策辅助作用

2020年河源市专利授权共4098件,同比增长39.58%,在全省排名第17,其中发明专利101件,实用新型专利2964件,外观设计专利1033件;按专利权人类别来看,企业专利授权量2521件,个人专利授权量1452件,大专院校专利授权量50件,科研单位43件,机关团体32件。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河源市专利授权量相对2019年专利授权总量2936件(其中发明专利87件、实用新型专利2091件、外观设计专利758件)有显著增长。建议结合河源市各区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专利大数据和知识产权估值分析评议系统进行产业分析,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性布局观念,注重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

(四)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

高质量高价值的专利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对当地的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产业升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加快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机制,以专利运用为导向,遴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低碳、大健康、现代服务和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引导相关产业创新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培育一批对河源市产业发展具有良好支撑作用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中国专利奖、湾高赛等评选活动。

(五)注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以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引入知识产权中高端人才,壮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改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结构。通过引入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人才,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 用于支持补贴专利申请,给予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人才相应的资助和扶持,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根据产业特色、企业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与园区、重点产业企业建立联络对接机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营造高价值专利培育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当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多机会。

(六)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知交会平台促进运营和转化

积极组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参加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简称知交会),充分利用知交会平台联通全国乃至全球的作用,打破地域限制,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学习,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水平。利用知交会等知识产权交易展示平台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意识,重视知识产权的作用,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投入,建立知识产权和金融的紧密联合发展的机制,形成良好的循环发展形态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