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富马硬质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创始于1993年的河源富马硬质合金开发公司(东源县国企),因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等问题濒临破产,于2003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目前,是国内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中高档硬质合金制品及高端精密刀具(工具)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硬质合金专业生产商,于2014年1月在“新三板”挂牌(证券简称:河源富马;股票代码:430482)。
近年来,公司坚持“专精特新”的自我追求和价值定位,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不低于当年营收的5%,并依托博士科研工作站、省级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平台,全产业链推进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攻关,着力推动企业由硬质合金毛坯生产企业向硬质合金成品刀具(工具)企业转型,累计申请国家专利157件,获得授权专利116件,其中发明专利19件,企业被认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同时企业还成为了国内硬质合金行业科技转型的标杆。
二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方面,我们坚持从全球产业链分工视角,以“广聚天下英才”的开放式创新合作机制,组建了多个项目攻关团队,全力培育和发展精密刀具及工具板块,以“十年磨一剑”的专业专注精神,持续推进高精密刀具及工具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同时结合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完善知识产权策略,强化公司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将知识产权工作状况作为企业经营状况及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从技术评级、职位晋升、工资晋级、股权激励等方面鼓励开展知识产权工作。
回首改制后近二十年的创新发展历程,我们从最初的加工销售钨初级原料,无市场,濒临破产;到后来的生产销售硬质合金毛坯制品,有技术,不断壮大;到如今的研发销售硬质合金成品刀具(工具)产品,有硬核,不断变强。可以说,我们每一次的产品转型,不仅是一次技术链、产业链的延伸,更是一次价值链的倍增,如在高端医疗器械牙科车针等医用刀具类产品领域,我们历时12年,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实现从材料配方到终端制品全产业链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在非金属加工领域,我们开发的高档皮革等软材裁切专用刀具,客户对象包括波音、空客;宝马、奔驰;LV、爱马仕等国际品牌,将钨材料价值由不到300元/kg,增值到7万多元/kg,甚至更高;在金属和特殊难加工领域,我们面向3C、模具、汽车、航空航天、军工等产业开发的各类精密铣刀、钻头产品,成功打入比亚迪、华为、西飞等国内顶级企业,面向5G光纤、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的整体锯片铣刀,以及面向芯片封装的硬质合金劈刀等多个专业细分领域的明星产品,均充分体现河源富马在“专精特新”的价值追求。
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不仅全面提升了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而且推动了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净利润2,726万元,同比增长172%;实际上缴税费747万元,同比增长6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170万元,同比增长 40.73%。今年1-6月份,公司克服了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开花、市场需求减弱,中美贸易斗争和俄乌冲突等全球地缘政治影响,实现销售收入11,756万元,同比增长5%;出口创汇356万美元,同比增长63%;利润总额1,973万元,同比增长64%;净利润1,791万元,同比增长60%;实际上缴税费501万元,同比增长38%;预计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其中出口800万美元,净利润4,000万元,税费1,200万元的目标。为河源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还吸引和带动了大批上下游企业来河源投资,共同打造“富马产业生态圈”,当前并在东源县以“富马”为龙头,打造超硬合金新材料产业园(已写入全省“双十”产业规划),社会效益显著。